向来俱触相君嗔,里社追随二十春。
尚记残编灯下共,忽看华表路傍新。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穴应难赎百身。
岁晚空山风雨横,奠刍归去倍伤神。
向来俱触相君嗔,里社追随二十春。
尚记残编灯下共,忽看华表路傍新。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穴应难赎百身。
岁晚空山风雨横,奠刍归去倍伤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郑子敬都承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向来俱触相君嗔”,这里“向来”指的是过去,“俱触”即共同触碰,意指与故人共度时光,而“相君嗔”则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与不舍。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哀伤。
“里社追随二十春”,“里社”指的是乡里的宗族聚会或节庆活动,“追随”则意味着跟随或参与,而“二十春”则是时间的长短,表明诗人参加了多年的集会。这里强调了时光流逝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频繁。
“尚记残编灯下共”,“尚记”即还记得,“残编”指的是残留的书籍或文字,“灯下共”则是共同在灯下阅读。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共读书籍时光的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忽看华表路傍新”,这里“忽看”指的是突然看到,而“华表”通常指的是皇帝的旌旗或官府门前的大旗,“路傍新”则意味着路旁有新的改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可能是指社会、政治或个人生活上的变迁。
“行车不忍过三步”,这里“行车”即走动的车辆,“不忍过三步”则表示无法忍心让车辆超过三步。三步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距离之短,或者比喻极短暂的时光。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亲友墓地的哀思,不愿意离开。
“临穴应难赎百身”,“临穴”即站在坟墓旁,“应难赎”意味着应该很难用什么来换取,而“百身”则是比喻生命的宝贵。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认为即使有再多的生命也无法交换回来。
“岁晚空山风雨横”,“岁晚”指的是年纪渐老或季节将尽,“空山”则是形容山中寂静而无人的氛围,而“风雨横”则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奠刍归去倍伤神”,这里“奠刍”即拜祭,“归去”指的是离开墓地返回,“倍伤神”则意味着更加悲痛。这句诗强调了在离别之时,哀思更是加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逝者的追念,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哀思与怀旧气息的佳作。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荅言楚徵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