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世功高在六经,祠官八佾舞于庭。
致斋三日从先甲,祀典千秋属上丁。
祝版名书皇帝遣,丽牲碑勒史臣铭。
何时义采遵尧录,帝号加封假鲁灵。
垂世功高在六经,祠官八佾舞于庭。
致斋三日从先甲,祀典千秋属上丁。
祝版名书皇帝遣,丽牲碑勒史臣铭。
何时义采遵尧录,帝号加封假鲁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守阯所作的《释奠即事有感》。诗中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之情。
首联“垂世功高在六经,祠官八佾舞于庭”,开篇即点明了儒家经典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严。通过“八佾舞”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
颔联“致斋三日从先甲,祀典千秋属上丁”,进一步描述了祭祀的准备工作和持续时间之长,体现了对祖先和神明的虔诚与敬畏之心。这里“三日”、“先甲”、“千秋”、“上丁”等词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颈联“祝版名书皇帝遣,丽牲碑勒史臣铭”,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皇帝派遣使者致祭的场景,以及祭祀结束后由史官记录祭典的盛况。通过“祝版”、“丽牲”、“碑勒”等词汇,展现了祭祀活动的仪式感和历史的延续性。
尾联“何时义采遵尧录,帝号加封假鲁灵”,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提升道德修养的期待与愿景。这里引用“尧录”象征着儒家文化的经典,而“帝号加封假鲁灵”则寓意着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和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束发重交游,落落悲素守。
荒涂矩跬步,局蹙惊蓬走。
天风吹所知,粲然罗户牖。
所知问为谁,二三同心友。
矫矫太丘裔,风华擅琼玖。
清畅发高言,岱华眇培塿。
若师汉川逸,止水崇虚受。
如意获宝珠,陀罗悟金手。
空机时晏陈,实理恣缓扣。
嚣尘庶荡涤,柴栅一击掊。
杖策随支公,明发就南亩。
离合无常期,春云独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