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万顷隔燕齐,尚见神山旧女祠。
青冢与谁分怨恨,普陀何地不慈悲。
至尊临幸犹凭吊,千载传闻每异辞。
应是望夫身化石,莫将环佩感来迟。
洪涛万顷隔燕齐,尚见神山旧女祠。
青冢与谁分怨恨,普陀何地不慈悲。
至尊临幸犹凭吊,千载传闻每异辞。
应是望夫身化石,莫将环佩感来迟。
这首诗描绘了对姜女祠的感慨与思考。首句“洪涛万顷隔燕齐”,以壮阔的海面为背景,暗示了姜女故事的悲凉与遥远。接着“尚见神山旧女祠”一句,点明了祠堂的位置,同时也引出了对历史与传说的追忆。
“青冢与谁分怨恨”,借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将姜女与昭君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姜女命运的同情与共鸣。而“普陀何地不慈悲”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普陀山的慈悲象征,表达了对姜女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至尊临幸犹凭吊”一句,可能暗指统治者的关注与纪念,体现了对姜女故事的重视。接下来的“千载传闻每异辞”,则反映了历史叙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了姜女故事在不同时间、不同人心中的不同解读。
最后,“应是望夫身化石,莫将环佩感来迟”两句,直接引用了姜女望夫成石的典故,表达了对姜女忠贞爱情的颂扬,并提醒人们不应错过对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女祠的描绘与思考,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敬仰,也探讨了爱情、忠诚、历史记忆与传承等多重主题,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义。
上山种青松,大海多北风。
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
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
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华姜为孟光,华夫为梁鸿。
一日念母老,母老在海东。
母老儿在家,菽水亦得供。
今君远万里,何能承欢同。
妾愿从君归,事姑永房帏。
但看江水长,誓志不相违。
夫何洁羹饭,一旦泉下亏。
姑生妇归喜,妇死姑何依。
丈夫不得志,万事皆已非。
女子解爱才,感激知音稀。
上山种青松,松下鹤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