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
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
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
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
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
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
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这首诗以楚云起兴,描绘了与远方友人的相思之情。首联“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中,“楚云”象征着远方的友人,“伏波津”则暗示了友人所在之地与诗人之间的距离,通过“遥隔”二字,表达了空间上的遥远和情感上的隔阂。“南望千峰倍怆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南望的千峰之中,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哀婉。
颔联“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紫薇垣上客”与“青草瘴边人”相对比,前者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后者则象征着友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艰辛。通过“秋色”与“月明”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颈联“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将“世事”与“古今花”并置,寓意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江流天地枕相亲”一句,以江水与大地的亲密接触,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尾联“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年轻时或许未曾深刻体会到离别的痛苦,但到了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沧桑后,才真正理解了离别的沉重与珍贵。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也蕴含了对生命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学。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
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
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
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
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
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
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
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