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作品《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通过对章甫公和子路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的处世哲学和个人志向。首句“章甫公西愧点雩”可能指的是孔子在鲁国雩祭时,因未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而感到遗憾,暗寓了对现实处境的感慨。次句“断缨子路羡柴愚”借用了子路割席断缨的故事,表达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这两句强调了内心的坚韧与信念,认为尽管遭人误解或排挤,但只要坚守道义,通过读书提升自我,最终会收获幸福。接下来,“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劝告朋友在官场中要能忍受暂时的挫折,对于权势和声名的追求不必过于执着,流露出对浮华世态的叹息。
最后两句“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以琅琊山隐士自比,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尘嚣,在深山采药,过着充实而宁静的生活。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道义的人生态度。
枕痕著面眼芒羊,欲起元无抵死忙。
拥被却寻初断梦,掩屏重拨欲残香。
雪云虽散寒犹紧,春意将回昼已长。
老去此身无著处,华胥真恐是吾乡。
千古会稽城,闾阎乐太平。
丰年观米价,霁色听禽声。
俗俭憎浮侈,民淳力钓耕。
豳诗有七月,字字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