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赋》
《夜赋》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老人不食觉魂清,恍若身游白玉京。

夜静月惊林鹊起,水凉风飐露荷倾。

昏灯一点窥孤梦,画角三终转五更。

欲醉海山还懒去,且携羽扇憩青城。

(0)
注释
老人:指年纪大的人。
觉:睡觉。
魂清:心境清明。
恍若:好像。
白玉京:道教中的仙境,比喻皇宫或极美的地方。
夜静:夜晚安静。
月惊:月光使……受惊。
林鹊:林中的喜鹊。
水凉:水温低。
风飐:风吹动。
露荷倾:露水打湿荷叶使其倾斜。
昏灯:昏暗的灯火。
孤梦:孤独的梦境。
画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五更:天快亮的时候。
欲醉:想喝醉。
海山:泛指大海和高山,象征远方或自然美景。
懒去:懒得离开。
羽扇:羽毛扇,古人常用来扇风或作装饰。
憩:休息。
青城: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名山。
翻译
老者不食心神宁,仿佛置身玉帝宫。
夜晚寂静月光惊飞林中鹊,水冷风吹露珠压荷叶摇晃。
昏暗灯光下窥探孤独梦境,号角声三遍后迎来五更天。
想要沉醉于山水间却懒于离去,暂且持扇在青城山小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夜晚的静谧中享受清心时刻的场景。首句"老人不食觉魂清",写出了老人摒弃了世俗的饮食,心境如水,灵魂澄明。"恍若身游白玉京"则运用比喻,将自己置身于仙境般的白玉京(道教中的仙都),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超然与宁静。

"夜静月惊林鹊起"通过描绘林中鹊鸟因月光而惊飞,反衬出夜晚的寂静。"水凉风飐露荷倾"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凉,露水打湿了荷花,微风吹动,一片摇曳之景。

"昏灯一点窥孤梦"描绘了老人在昏黄灯光下,独自沉浸在梦境之中。"画角三终转五更"则是通过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从深夜到黎明。

最后两句"欲醉海山还懒去,且携羽扇憩青城"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但又因为心境慵懒而不愿立即离去,宁愿手持羽扇,在青城山这样的幽静之地小憩,享受这份难得的闲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人夜晚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超脱尘世的闲逸之情。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一丛花.和张子野

当歌临酒恨难穷。酒不似愁浓。

风帆正起归与兴,岸东西、芳草茸茸。

楚梦乍回,吴音初听,谁念我孤踪。

藏春小院暖融融。眼色与心通。

乌云有意重梳掠,便安排、金屋房栊。

云雨厚因,鸳鸯宿债,作个好家风。

(0)

秋胡行

五日伉俪情,五年离别肠。

归舍不数武,少忍庸何伤。

如何甘旨费,乃作犯礼偿。

桑者不有躬,何以奉高堂。

秽行诚已丑,宁复可同床。

濯之清泠渊,死之留芬芳。

念姑讵忍别,引决涕沾裳。

寄言后来者,好事怀金郎。

(0)

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

田舍儿童走似獐,踏歌椎鼓斗颠狂。

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

(0)

周印昆湘潭老屋有柏、枣、胡桃、木芙蓉数事,曾属陈师曾为绘《老屋花木图》属题

翠虬万树遮坛壝,红玉千盘上御街。

秋后拒霜寒不落,禁中逃羯语犹谐。

眼前风物何曾羡,坐忆湖湘旧寓斋。

同数京华闲岁月,老来乡国可堪怀。

(0)

题篝灯纺读图

我生十月孤,廿六母见背。

与君生略同,披图泪先坠。

八岁我受书,夜窗烛如晦。

我读辄不忘,母命再促睡。

程课乐有馀,纵性笞不贷。

孤儿今日身,母心当日碎。

以君孤苦年,视我尤蓰倍。

君能体母心,母劳乃汝爱。

温严皆母恩,恩状岂可绘。

儿兮手中编,母兮机上泪。

萧萧城北庐,风木作青黛。

(0)

贺新郎·其二次刘后村

葵扇秋来贱。阿谁知、初回轻暑,又教题遍。

不是琵琶知音少,无限如簧巧啭。

倩说似、长门休怨。

莫把蛾眉与人妒,但疏梅、淡月深深院。

临宝鉴,欲妆懒。少时声价倾梁苑。

到中年,也曾落魄,雾收云卷。

待入汉庭金马去,洒笔长江滚滚。

好留取、才名久远。

过眼荣华俱尘土,听关睢、盈耳离骚婉。

歌不足,为嗟叹。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