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迟眠替夙兴,细听墙角打风棱。
白灰未冷已无火,红烬欲残犹有灯。
天做雪时先自雨,水通潮处可曾冰。
有诗只些孤山月,不恨梅花唤不应。
遥夜迟眠替夙兴,细听墙角打风棱。
白灰未冷已无火,红烬欲残犹有灯。
天做雪时先自雨,水通潮处可曾冰。
有诗只些孤山月,不恨梅花唤不应。
这首诗《即事》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独特氛围与诗人内心的独白。
首联“遥夜迟眠替夙兴,细听墙角打风棱”,开篇便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夜晚场景。诗人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只能静静地倾听窗外风吹过墙角的声音,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运用了“遥夜”、“迟眠”、“夙兴”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夜晚的漫长与诗人的内心状态。
颔联“白灰未冷已无火,红烬欲残犹有灯”,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白灰尚未冷却,暗示着刚刚熄灭的炉火,而红烬虽将燃尽,但仍有灯火相伴。这一联通过对比,表现了夜晚的寒冷与温暖并存,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对光明的渴望和坚持。
颈联“天做雪时先自雨,水通潮处可曾冰”,则转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诗人注意到天空在下雪之前先下雨,水道在涨潮时并未结冰,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人生世事的哲思——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有时需要逆境中寻找生机,有时又需顺应自然规律。
尾联“有诗只些孤山月,不恨梅花唤不应”,以诗人的自我反思结束全诗。他提到自己只有诗歌相伴,如同孤山之月,虽然孤独,却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同时,他并不因梅花未应呼唤而感到遗憾,或许是在暗示即使无人理解,也要坚守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孤独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