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
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
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
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
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
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
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
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属于古典挽歌体裁。杨万里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清新隽永的文风而闻名,其诗作多蕴含着对朋友、同僚乃至国家的深情。
首句“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景象来表达作者心中的哀思。柏府公指的是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其形容之词“峨豸”意在表现其威严与伟岸的形象。而荆溪则是诗人自己的居所,拿着马缰绳,暗示自己在家乡的平凡生活。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高官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接着,“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则是说即便是在风中传来的消息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而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彼此之间的情谊。这里的“折简”意味着书写简札,即书信,是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第三句“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通过对比两种物质的状态(坚硬的胶漆与柔软的云和泥土)来强调友情的纯粹不变。即便是在世事变化中,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云天之广阔,如泥土之坚固,不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
随后,“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表达了诗人在完成这座楼之后,在山水间流泪,未能尽情地题写出心中的万千思绪。这里的“洒泪”表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哀伤,而“欠题诗”则是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每一句都承载着深沉的情感,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作者的心声。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是文学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峰。
少年经过处,记花里,读书楼。
有红叶新诗,香囊锦字,一笑亲收。
此情此景如梦,怅新知、淹忽起离忧。
为问相思几许,一江春水东流。相思冉冉水悠悠。
蜡泪暗芸篝。剩青草孤坟,黄蒿废寺,月夜魂游。
何时此情忘却,奈凄风、冷雨搅人愁。
今日鬓丝禅榻,当年歌舞扬州。
呜乎王先生。搴灵帷恸哭,涕泗沾膺。
继石臞翁之学,造乎天成。古无比,今无朋。
混混源泉兮醇精。
初遇我东陵,草堂相对,帘外数峰青。
君何止千人英。叹获麟绝笔,鸣凤希声。
犹记高谈雄辨,目光如星。忽一日,神离形。
寂寞惟余人间名。哀哉复哀哉,彼苍者天何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