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为茶客走江淮,虎窟留侬卖野柴。
怪底客多茶去少,红衫典却又银钗。
郎为茶客走江淮,虎窟留侬卖野柴。
怪底客多茶去少,红衫典却又银钗。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荆溪杂曲四首(其四)》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主人公郎君作为茶商奔波于江淮之间,为了生计在危险之地售卖野柴。他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尽管客人众多,但购买茶叶的人却不多,这让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将自己心爱的红衫和银钗典当,以换取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生意。诗中通过郎君的遭遇,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露荷不肯附绿涨,石榴自欲当朱明。
我无一物与君别,持此荐以双玉瓶。
榴花结子荷成的,定亦扁舟去为客。
良集偏于吾辈悭,新功或向他山得。
我歌虽短声苦长,君不能饮酒满觞。
申公何在丽泽死,又送冥鸿谋稻粱。
秋风日来谂,役车何时休。
有鸣丘中琴,玉瓒怀黄流。
此腰不可折,此笏未忍抽。
亦入雁鹜行,而为稻粱谋。
四海杨诚斋,吾道得自由。
悠哉思万端,哿矣试一筹。
风诗讫于豳,易象重以周。
当知横空翮,不若逆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