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宋伯潜宰高安》
《送宋伯潜宰高安》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风日来谂,役车何时休。

有鸣丘中琴,玉瓒怀黄流。

此腰不可折,此笏未忍抽。

亦入雁鹜行,而为稻粱谋。

四海杨诚斋,吾道得自由。

悠哉思万端,哿矣试一筹。

风诗讫于豳,易象重以周。

当知横空翮,不若逆水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òngbǎiqiánzǎigāoān
sòng / chénliáng

qiūfēngláishěnchēshíxiū

yǒumíngqiūzhōngqínzàn怀huáihuángliú

yāozhéwèirěnchōu

yànxíngérwèidàoliángmóu

hǎiyángchéngzhāidàoyóu

yōuzāiwànduānshìchóu

fēngshībīnxiàngzhòngzhōu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送宋伯潜宰高安》,表达了对友人宋伯潜赴任高安的期许与感慨。首句“秋风日来谂”描绘了秋风渐起的时节,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友人即将离别。接下来,“役车何时休”表达了对官场劳役的关切,希望友人能早日卸下重任。

“有鸣丘中琴,玉瓒怀黄流”运用了象征手法,丘中的琴声和怀中的美酒,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感慨自己“此腰不可折,此笏未忍抽”,暗示了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

“亦入雁鹜行,而为稻粱谋”暗指友人将投身于官场,如同雁鹜般随波逐流,但诗人提醒他要不忘初心,不忘民生疾苦。“四海杨诚斋,吾道得自由”是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希望他在纷扰的世事中保持真我,追求道义上的自由。

最后两句“悠哉思万端,哿矣试一筹”鼓励友人在忙碌中思考深远,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诗人以“风诗讫于豳,易象重以周”结尾,寓意友人应如《诗经》中的风雅之士,行事周全,同时又像《周易》所示,面对困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余常爱杜牧之晚花红艳静高树绿阴初之句还山居适当此时讽味不已有概于余心者用为韵作十绝·其五

清池浸苍崖,草树临绿静。

应名洗玉渊,亦号岩花镜。

(0)

会稽喜得家书

黄耳东来一破颜,直从松竹报平安。

遥知云顶峰前住,霜鬣风篁六月寒。

(0)

九日陪章湖州致平援登道场山泛舟溪上

九日登临得翠微,拂天松竹引丹梯。

神游八表层霄近,目尽千山落日低。

人散飞云留画栋,舟回初月照清溪。

故知王谢风流在,吹帽何人醉似泥。

(0)

喜雨呈郑高邮

赤地无遗蘖,悬知一岁空。

乖龙忽解事,死虎亦争功。

土燥财沾块,人安未转蓬。

翻思泻东海,何计请天公。

田亩膏腴阔,河流脉络通。

邦人依岂弟,指日望登丰。

(0)

山居.常寂光庵

云何常寂光,遍在一切处。

元本住庵人,无来亦无去。

(0)

焦山

龙伯不解事,投竿牵大鳌。

逆流直上三万里,怒捲渤澥秋风潮。

适当长江入海处,屃赑掷此双岧峣。

一山正临声利窟,来樯去橹纷?艚。

一山独与世疏阔,突据幽险盘云涛。

飞仙播荡去不返,止有一翁身姓焦。

至今金玉作山骨,草木坚劲无夭条。

尔来寂寞几千岁,稍见游子来山椒。

吁嗟一与人境接,世故扰扰如牛毛。

安得夸娥还着鳌背上,因之置我三山高。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