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际明时论石渠,空将薄命仕鸿都。
天公似把词人戏,父死然脐子坠胡。
不际明时论石渠,空将薄命仕鸿都。
天公似把词人戏,父死然脐子坠胡。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以蔡邕的经历为题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首句“不际明时论石渠”,暗示蔡邕生不逢时,未能在清明政治时期发挥才华,如在汉代石渠阁讨论经学那样。次句“空将薄命仕鸿都”,进一步描绘他虽然才高,却因命运多舛,在洛阳(古称鸿都)担任官职,显得徒劳无功。
第三句“天公似把词人戏”,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对上天无情地捉弄像蔡邕这样的文人,仿佛在玩弄他们的命运。最后一句“父死然脐子坠胡”,形象地描述了蔡邕家族的不幸,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甚至不得不背井离乡,流落到胡地(可能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困苦。
整首诗通过蔡邕的遭遇,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在乱世中的无奈和悲剧,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陈普的诗歌风格简练而深沉,善于借古人之境,抒发自己的感慨。
亭亭天陵松,摵摵大谷柏。
寒暑有推迁,柯叶无改易。
下有芝与兰,荫此条千尺。
煌煌媚汉宫,馥馥芳楚泽。
三秀玄润流,九畹香风溢。
天地良不疑,物理晚始获。
芝兰日以荣,松柏日以硕。
岁晏君乃知,风林徒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