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雨中的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的前两句“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时间点在中秋节,但偏偏下起了寒冷的细雨,而这雨声却是“不可闻”的,这里的“听觉”感受与常人不同,可能是在寂静的夜晚,即便是细微的声音也变得难以察觉。
接着两句“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则是对景象的描绘。这里的“如练如霜”指的是雨丝纷飞,如同刀割般锋利,也像霜雪一样覆盖着大地,而这些都发生在“何处”,诗人似乎在追寻这细雨与霜雪的踪迹。后面“吴山越水万重云”的描述则是对江南特有景色的描写,吴山指的是苏州一带的山脉,越水即钱塘江,上面的“万重云”则营造出一种深远、迷离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观察的能力,更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寂,仿佛在这寒冷而又静谧的夜晚中,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同外界一般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与感慨之中。
空同之顶穹云生,吹著宝石最上层。
俨骖太白跨坤立,雄雄空半危青撑。
高人飞楼浮缥纱,满眼清寒生窈窕。
苍烟白鸟出没间,几莟芙蓉秋汉晓。
黄尘如雾交四陲,乃独脱此一揽奇。
天风午夜啸歌歇,教人暗取寒竽吹。
一吹吹作终南皱,濯濯春阳染曾透。
再吹吹作琅邪图,郁郁林壑描新就。
何当祗著大口吞,清晨燕以先生盘。
次第高舂出海门,坐我茅屋东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