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北弹佑讲主洪武初应高僧召》
《寄北弹佑讲主洪武初应高僧召》全文
明 / 来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云霞剪作佛袈裟,草座长年静结跏。

礼罢六时天送供,讲来三藏雨添花。

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

随处溪山可终老,不愁无地布金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弹佑讲主的僧侣在修行生活中的宁静与庄严。诗中以“云霞剪作佛袈裟”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与佛教的圣洁融为一体,暗示了弹佑讲主修行环境的清幽与神圣。接着,“草座长年静结跏”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讲主日常修行的简朴与专注,结跏趺坐于草地上,日复一日地沉浸在禅定之中。

“礼罢六时天送供,讲来三藏雨添花”,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讲主在完成每日六时的礼拜后,天空仿佛也送来了供养,而当他讲经说法时,连雨水都似乎为他增添了几分花香,象征着佛法的广被与美好。这种超凡脱俗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讲主修行的高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象龙代表了佛法的广大与神秘,高僧会则是修行者聚集交流的场合;羊鹿与稚子车则可能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众生,以及修行者对儿童的爱护与教诲。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慈悲的世界。

最后,“随处溪山可终老,不愁无地布金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弹佑讲主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无论身处何地,溪水与山峦都是修行的佳处,而“不愁无地布金沙”则暗示了讲主对佛法传播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弹佑讲主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来复
朝代:明

(?—1391)明僧,江西丰城人,俗姓王,字见心。少出家于邑之西方寺。明内典,通儒术,能诗善文。明初以高僧召至京,与宗泐齐名。洪武二十四年坐胡惟庸党诛。有《蒲庵集》。
猜你喜欢

长安亲故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

(0)

江上田家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0)

还阙首途寄精舍亲友

休沐日云满,冲然将罢观。

严车候门侧,晨起正朝冠。

山泽含馀雨,川涧注惊湍。

揽辔遵东路,回首一长叹。

居人已不见,高阁在林端。

(0)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捧对忻喜盖非尘侣之所当服辄献诗代启

碧涧苍松五粒稀,侵云采去露沾衣。

夜启群仙合灵药,朝思俗侣寄将归。

道场斋戒今初服,人事荤膻已觉非。

一望岚峰拜还使,腰间铜印与心违。

(0)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

却足甘为笑,闲居梦杜陵。

残莺知夏浅,社雨报年登。

流麦非关忘,收书独不能。

自然忧旷职,缄此谢良朋。

(0)

过扬州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