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往昔繁华对比的情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两句“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描绘出一个太平盛世的画面,人们无需担忧战乱,每个地方的青楼之中都回荡着欢快的歌声。这是对和平年代的一种怀念。
接下来的“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进一步渲染了那份恬静与美好。然而,从“淮王去后无鸡犬”开始,诗人笔锋一转,揭示出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景象。历史人物的离去留下的是空寂寂的场所,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最后两句“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则是对过去繁华现今已成荒废的一种描写。这里的“二十四桥”,虽然未指明具体名称,但在诗歌中通常象征着一个繁华的都市地区,而现在却是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绿杨摧折旧官河”则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绿色的柳树随风摇曳,与之相对应的是那被遗忘的古老官道,这里暗含着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力量。
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以及面对历史更迭不可能重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