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
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
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
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
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
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
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
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表明随着秋季的到来,酷热已渐渐消退,大自然也在等待着那场能够带来凉意的秋雨。
接下来的“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中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这里的“松竹”象征着坚韧不拔,而“蕙兰”则是香气浓郁但易逝的花卉。这两者的对比,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情感的复杂感受。
第三句“他年拟献书空在, 此日知机意尽平”中,“他年拟献书”可能是指过去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诗人似乎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秋天泛舟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景象。这里的“轻桡放烟浪”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境,而“苇花深处睡秋声”则是对大自然中秋意盎然声音的沉醉,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秋季这种转换的时节里寻求内心平静和自我超越的状态。
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
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薤叶凉。
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