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山寺》
《湘山寺》全文
宋 / 郝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偃蹇苍松锁翠岩,邦人云是古湘山。

寺穿石磴高低处,塔耸云烟吞吐间。

物外岂知尘世事,个中只许老僧閒。

我来策杖登临罢,落日归鸦自往还。

(0)
注释
偃蹇:形容松树高耸、挺拔。
苍松:深绿色的松树。
锁:环绕,包围。
翠岩:青翠的岩石。
邦人:当地人。
古湘山:古老的湘山。
寺:寺庙。
石磴:石头台阶。
高低处:高低错落的地方。
塔耸:塔楼高耸。
云烟:云雾。
吞吐:升腾和消散。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
尘世事:人间俗事。
个中:此处,当中。
老僧:年长的僧人。
閒:闲暇,悠闲。
策杖:拄杖。
登临:登山游览。
落日:夕阳。
归鸦:归巢的乌鸦。
自往还:自行来去。
翻译
苍松挺立在青翠的岩石上,当地人说这是古老的湘山。
寺庙隐藏在高低错落的石阶之间,塔楼耸立在云雾缭绕之中。
超脱尘世之事,谁能理解这里只有老僧自在闲适。
我已拄杖而来,欣赏完这番景色,夕阳西下,归巢的乌鸦自行往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湘山寺的静谧景象。首句“偃蹇苍松锁翠岩”,以挺拔苍劲的松树环绕着青翠的山岩,展现出自然的雄浑与生机。次句“邦人云是古湘山”,点明了湘山寺的历史悠久和地方口碑。

第三句“寺穿石磴高低处”,描绘了寺庙依山而建,石阶蜿蜒曲折,暗示了山势的险峻和寺宇的幽深。第四句“塔耸云烟吞吐间”则通过描绘塔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进一步渲染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第五、六句“物外岂知尘世事,个中只许老僧閒”,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向往,认为只有寺中的老僧才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闲适与安宁。最后一句“我来策杖登临罢,落日归鸦自往还”,诗人以自我登临的行动结束,夕阳西下,归巢的乌鸦增添了寂寥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留下的是对这份宁静的回味。

总的来说,郝显的《湘山寺》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深藏于翠岩之中的古寺,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仰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郝显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酒,书呈同院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搅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0)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二首·其一

黄昏已作风翻絮,半夜犹惊月在沙。

照汴玉峰明佛刹,隔淮云海暗人家。

来牟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

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

(0)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一湖桥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0)

朱亥墓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名姓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0)

双凫观

王乔古仙子,时出观人寰。

常为汉郎吏,厌世去无还。

双凫偶为戏,聊以惊世顽。

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

纷纷尘埃中,铜印纡青纶。

安知无隐者,窃笑彼愚奸。

(0)

上章帅侍郎·其一

太平之兆从西起,西方人兮独宏伟。

中兴三相西蜀英,魏雍沂国封鼎峙。

得君之专不约同,应龙翔云鱼有水。

大勋将集自有时,时望今归章夫子。

岷峨英气蟠千年,十年郁蟠一朝启。

固应世命生大材,天下重轻之所系。

六鳌不动海岳崇,八柱檠天穹窿倚。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