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一湖桥》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一湖桥》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0)
注释
朱栏画柱:形容装饰华丽的栏杆和柱子。
湖明:湖水清澈,倒映出栏柱的色彩。
白葛乌纱:白色的葛布衣和黑色的乌纱帽,古代官员的服饰。
曳履行:拖着步子行走,形象描绘人物悠闲的样子。
桥下龟鱼:桥下的龟和鱼,可能象征长寿或宁静的环境。
晚无数:傍晚时分,数量众多。
识君:认得你的声音。
拄杖过桥声:手拄拐杖过桥时发出的声音。
翻译
朱红栏杆与画柱在湖光中映照得明亮
穿着白葛布衣和乌纱帽的人缓缓走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朱栏画柱照湖明"一句中,朱栏指的是用红漆饰过的栏杆,画柱则是装饰性的柱子,这些都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之上,营造出一片明净的景致。"白葛乌纱曳履行"这句里的白葛和乌纱可能指的是野草或云雾,它们轻柔地拖过地面,仿佛有人在缓慢行走。

接下来的"桥下龟鱼晚无数"一句,通过描写桥下的龟和鱼的众多,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晚"字暗示了时间是在傍晚,水族生物在这个时候特别活跃。最后一句"识君拄杖过桥声"则透露出诗人对熟人的认识和记忆,拄杖可能是老人或游子的标志,而过桥的声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时间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恭题宣庙画马

天马西来自月氐,先皇亲写乘黄姿。

百年遗墨人间见,玉陛东头立仗时。

(0)

王应爵侍御过访将发阻风复留

落霞湖上晚山稠,迂叟经年守一丘。

骢马忽传今雨至,兰桡多谢好风留。

病从此日如轻健,诗续前题更唱酬。

早晚豸冠霄汉立,林间谁与共清游。

(0)

荆溪杂兴六首·其四张公洞

万山环合中独虚,世传内有神明墟。

侧身俯视惊怪吁,老眼不辨云模糊。

巉岩渐下势渐舒,石坛坡陀席可铺。

恍如身入佛老庐,四壁汹涌青红殊。

天吴紫凤坼海图,鼋鼍䁑睒虎豹狙。

罘罳梁柱相拄扶,灵官岌嶪高冠裾。

神媪相将行步徐,七宝炫耀穹浮屠。

石床横陈丹灶孤,玄门有路忽若无。

藓磴登降我仆痡,通明有穴寻归途。

不知造化开辟初,谁此镌刻谁剜刳。

颇闻孙氏纪赤乌,霹雳下劈山之隅。

人间始得窥仙都,又闻有路通太湖。

金庭玉柱严禹书,自惭骨凡气浊粗。

欲往不得将何如,欲往不得将何如。

(0)

调韩侍郎

空斋不用辟寒金,一任浮云结瞑阴。

杨秉一生三不惑,鲁山千古两同心。

风摇径竹鸿孤梦,雪冻江梅蝶敢寻。

海上归来持节使,黎涡何事动微吟。

(0)

长啸猿

苍崖汹若崩,古树吹欲折。

峡江万里来,黑风夏飞雪。

哀猿啼一声,行人若为别。

(0)

送仲山之任广东参政

十年送尽南归人,今日谁知还送君。

归来寂寂掩关卧,无语目睇南飞云。

与君相从亦云久,对语真如饮醇酒。

朱弦疏越音有馀,明水著盐味多有。

君才于我真得师,簿书堆里还题诗。

诗词郁硉古鼎器,字法秀劲枯藤枝。

岭南此去无多路,目极燕山天尽处。

青山杳杳不见人,秋雁飞来复飞去。

政成几时召还阙,相对共月庵前月。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