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中国十八省文明,处变能通,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
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
开中国十八省文明,处变能通,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
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
此联高度赞扬了张百熙先生的卓越贡献与高尚品德。开篇“开中国十八省文明”,既彰显了张百熙在推动全国文化教育事业上的巨大影响,也体现了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深远贡献。接着,“处变能通”则描绘了张百熙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能够灵活应对、通达事理的形象,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一句,将张百熙的学术成就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阮仪徵相提并论,强调了他在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对前人的超越。阮仪徵是清代学者,以经学研究著称,此处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张百熙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后半部分转向对张百熙个人品质的赞美。“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表达了对张百熙作为臣子的风范和对人才的珍视之情。这里的“臣气度”不仅指其作为官员的风范,更体现了其在处理政务时的公正、宽厚和远见。而“爱才如命”则直接点明了张百熙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如同对待生命一般,这种态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将张百熙的道德品质与曾国藩、胡林翼两位同样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相提并论,进一步肯定了张百熙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高水准,以及他与这些历史伟人齐名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张百熙在学术、政治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的深切敬仰。
不见閒翁三十春,每将淳德众中论。
兰阶茁秀看吾子,花县鸣琴问保民。
万化流行自兴孝,九经伦序起修身。
青云剩有前头路,记取长沙运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