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天界寺用石庵游惠山诗韵》
《宿天界寺用石庵游惠山诗韵》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木落空山古寺秋,寻僧聊遣世间愁。

尘劳似海何时了,踪迹如萍著处浮。

对榻暂同林下宿,煮茶閒引涧边游。

明朝又欲飘然去,一幅轻帆过石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古寺,寻求僧侣共话,以排解世间愁绪的场景。首句“木落空山古寺秋”渲染出一种深秋时节,山林空旷,落叶满地的寂寥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基调。

“寻僧聊遣世间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通过与僧侣交谈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接下来,“尘劳似海何时了,踪迹如萍著处浮”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尘世的劳碌比作无边的大海,暗示人生的艰辛与无尽;将自己的行踪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对榻暂同林下宿,煮茶閒引涧边游”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在寺院中短暂同宿,闲暇时一起在山涧边散步煮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似乎在这一刻,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最后,“明朝又欲飘然去,一幅轻帆过石头”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然在寺中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但内心深处对自由与漂泊的渴望并未消减,仿佛明天又要独自一人,像一片轻帆一样,穿越过山石,继续他的旅程。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以及对自由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卜算子·其二

眉为占愁多,镇日长长敛。

试问心中有底愁,泪早千千点。

莫唱短因缘,缘短犹伤感。

谁信萧郎是路人,常有深深念。

(0)

渔家傲·其一沅州作

长记浔阳江上宴。庾公楼上凭阑遍。

北望淮山连楚甸。真伟观。中原气象依稀见。

漂泊江湖波浪远。依然身在蛮溪畔。

愁里不知时节换。春早晚。杜鹃声里飞花满。

(0)

止酒

终年不举酒,爱漱玉池津。

自谓醒时好,谁知醒者嗔。

贫交滋味薄,老眠是非真。

拚死成何事,刘伶辈误人。

(0)

祭酒芮公既殁四年门人吕某始以十诗哭之·其九

璧水经年奉宴居,天和袭物自舒徐。

凭谁寄谢朱公掞,才向春风坐月馀。

(0)

和赵户曹游南湖之篇

金华山下旧同游,甬水相逢又半秋。

明月初开青玉匣,彻云吹破白云头。

谁能共我同清赏,且得从君散客愁。

深夜沉沉欲回棹,浩歌相送过青州。

(0)

句·其三

人归北阙知何日,菊映东篱似去年。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