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不举酒,爱漱玉池津。
自谓醒时好,谁知醒者嗔。
贫交滋味薄,老眠是非真。
拚死成何事,刘伶辈误人。
终年不举酒,爱漱玉池津。
自谓醒时好,谁知醒者嗔。
贫交滋味薄,老眠是非真。
拚死成何事,刘伶辈误人。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自身对待饮酒态度的变化,反映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清醒的生活状态。
“终年不举酒”表明诗人对于饮酒有着坚定的自制,这不仅是对身心健康的一种保护,也体现了诗人的品格和修养。"爱漱玉池津"则是在形象地描绘清晨起床后,用冷水洗脸的习惯,意在强调精神上的清醒与洁净。
“自谓醒时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保持清醒状态的自信和满足。而紧接着的“谁知醒者嗔”却流露出一丝悲哀,似乎是在反思社会上人们对于清醒者的误解或不理解,这也许是因为世人往往崇尚豪饮之风,而对那些坚持清醒的人带有一种偏见。
“贫交滋味薄”则是在表达一种生活的无奈和淡泊,尽管生活中的交际应酬可能无法避免,但诗人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不为世俗所动。"老眠是非真"则是在抒发对生命短暂、年华易逝的感慨,即使在安详的睡眠中,也感觉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两句“拚死成何事,刘伶辈误人”则是引用古代隐士刘伶的故事来表达对世俗纷争、功名利禄的鄙视。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品质和生活态度,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物欲、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选择生活方式的思考。
为说吟边事,曾陪宴笑频。
自惭无韵者,敢对有名人。
雨洗秦山晓,波明镜水春。
匆匆还别去,芳草正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