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秋池撼晓风,江妃旋旆水云空。
未教零落千擎雨,尚借柔酣一点红。
弊盖高低骚客赋,寒衣裁制楚人工。
谁怜夜枕惊残梦,恨在繁声点滴中。
萧瑟秋池撼晓风,江妃旋旆水云空。
未教零落千擎雨,尚借柔酣一点红。
弊盖高低骚客赋,寒衣裁制楚人工。
谁怜夜枕惊残梦,恨在繁声点滴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秋风萧瑟,池塘中的荷花已经败落,只剩下一朵孤独地挺立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萧瑟秋池撼晓风”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秋天的清晨,微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接着,“江妃旋旆水云空”将画面推向更远处,仿佛江妃的衣袖在空中飘扬,与水边的云气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淡远的情调。
“未教零落千擎雨,尚借柔酣一点红”两句,则聚焦于荷花的凋零和那一朵尚存的花。它没有随其他花朵一起零落,还保持着最后的一丝生机,那一点红色在秋风中显得格外珍贵。
“弊盖高低骚客赋,寒衣裁制楚人工”这里诗人转而写到自己,弊旧的屋顶和不稳固的生活状态,如同古时骚客一般,对寒冷天气中的穿着,也透露出一丝辛酸与自嘲。
最后,“谁怜夜枕惊残梦,恨在繁声点滴中”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惊醒后残留的梦境和无尽的哀愁。梦虽已逝,却在清晨的鸟鸣声中引起更多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悲凉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九陌喧喧骑吏催,百官拜表禁城开。
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
玉佩声微班始定,金函光动按初来。
此时共想朝天客,谢食方从阁里回。
霜台同处轩窗接,粉署先登语笑疏。
皓月满帘听玉漏,紫泥盈手发天书。
吟诗清美招闲客,对酒逍遥卧直庐。
荣贵人间难有比,相公离此十年馀。
含香复记言,清秩称当年。
点笔非常笔,朝天最近天。
家声三相后,公事一人前。
诗句江郎伏,书踪宁氏传。
风标欺鹭鹤,才力涌沙泉。
居僻贫无虑,名高退更坚。
渔舟思静泛,僧榻寄闲眠。
消息当弥入,丝纶的粲然。
依栖常接迹,属和旧盈编。
开口人皆信,凄凉是谢毡。
相庭留不得,江野有苔矶。
两浙寻山遍,孤舟载鹤归。
世间书读尽,云外客来稀。
谏署搜贤急,应难惜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