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旌来冉冉,捲旆去堂堂。
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
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
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
扬旌来冉冉,捲旆去堂堂。
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
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
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思蒲塘》。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乡愁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扬旌来冉冉,捲旆去堂堂":这两句描绘出军队进退时旗帜飘扬的壮观景象。"旌"指的是古代兵器上装饰的长条织物,而"旆"则是指车辂上的装饰品,通常也是用布制成。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动态和力量感。
"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切乡愁和对亲人无法相见的遗憾。"飞无翼"比喻自己不能飞行而至心所向之地,与"思君"相呼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不甘和渴望。
"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这里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瑞兽麒麟与现实中的猛兽熊虎做比较,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麒麟象征着祥和与和谐,而熊虎则代表野蛮与危险,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传达了对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
"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这两句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南国"可能指代诗人的故乡或某一特定地区,而"中兴"则暗示着国家由衰落到复兴的希望。"应无恙"和"事会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期待一切都能恢复安宁,国力能够得到恢复。
整首诗通过军队行进、个人乡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喜逢严武解怜才,过访旌旗驻未回。
黄绢色丝开古帖,绮筵彫俎进深杯。
风清画舫吟芳草,月上应门照绿苔。
更与海滨添盛事,千金何用筑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