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作五首·其一》
《偶作五首·其一》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

谁信鬓上丝,茎茎出蚕腹。

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

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

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

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

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

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

(0)
翻译
有人深信心中的火焰炽热,足以焚烧大国。
谁能相信鬓边的白发,一根根出自蚕宝宝的腹部。
我曾听说养蚕的妇女,天还没亮就爬上桑树。
她下树时担心蚕儿饥饿,连孩子的哭声也顾不上。
一个春天的辛勤付出,岂止是为了满足国王的赋税。
为何严苛的官吏如此残忍,搜刮殆尽无余。
蚕蛾化作蝴蝶飞舞,虚假的叶片空挂枝头。
冤屈的织梭和满含恨意的织机,每见一次都让人泪湿衣裳。
注释
信心火:比喻强烈的信念或决心。
鬓上丝:指白发,象征岁月流逝。
蚕腹:指蚕宝宝的身体。
桑树:古代养蚕的重要植物。
蚕饥:指蚕需要食物。
王赋:古代对君主的税收。
酷吏:严苛、残忍的官员。
搜将去:搜刮殆尽。
蚕蛾:蚕的生命阶段之一,会变成飞虫。
伪叶:比喻虚假的外表。
冤梭:织布机上的梭子,象征冤屈。
恨机:织布机,这里寓含怨恨之意。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妇养蚕辛勤与牺牲的诗句。通过对比心火与鬓上丝,强调了养蚕不仅是体力上的劳累,更有情感上的投入和牺牲。诗中写道,即便是母性柔弱的妇人,也会因为担忧蚕儿的饥饿而顾不得自己的孩子,这种牺牲精神在一春结束时,所换来的却可能仅是一份应付之作。

诗中的“冤梭与恨机”暗示了农妇对织布工具的依赖和辛劳,以及对生活中不公和怨愤的情感。最后,“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则是通过对比养蚕的结果与其看似丰盈但实为空虚的桑树叶子,表现了农妇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农妇的艰辛劳作,更映射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和冷漠。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平凡而又伟大人物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书公孙卷末

韩范天下贤,褒贬不妄出。

舌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

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

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

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

二老首形容,昭劝无终日。

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

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

(0)

次韵和范信中同游花药有作

花药山去来,难遇此天日。

深衣书眼青,摩衲禅眼碧。

雁峰相与高,可以同我适。

浮云当面开,千里见丛荜。

况紫盖祝融,插天日未夕。

正尔无能名,僧来乞题石。

(0)

雪中对竹

飞雪一何情,拜我南轩竹。

骈头控于地,默默隃信宿。

寒花本轻扬,丛集乃折轴。

况此梢云姿,萧然异凡木。

飘风亦狂生,端来助陵蹴。

似欲揉直柯,绕指惟所欲。

焉知天与刚,初不愧幽独。

罄折虽尔为,且异望尘辱。

晨光破沈阴,春色盈两目。

风雪安在哉,竹犹故时玉。

(0)

再酬仲孺

龙团方启封,数子已惊视。

端如肖壁人,骑羊入城肆。

又如金谷姿,不合楼前坠。

囊衣本酸寒,茶具无一是。

纷纷诘邻家,浪欲学拥鼻。

秋空辄云雷,秘惜乃天意。

未敢还巾车,且集诸生试。

岂非今年芽,岁月与君异。

直须如印刓,诗驿趼来使。

念君才患多,落笔有馀思。

盈编故可期,河流几时泚。

君应嘲马肝,不食亦知味。

(0)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其一

秋风卷轻帷,似送东归帆。

亲心为恻恻,谷马驰两衔。

吴江渺清冷,吴山郁巉岩。

侍行不尔俱,官曹犹治凡。

(0)

秋日同文馆诗·其二

声鸣皆出谷,觜距各争场。

铁网收明月,霜铓倒豫章。

湛恩终锡宴,优礼合焚香。

最苦雠书客,消愁赖杜康。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