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公孙卷末》
《书公孙卷末》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韩范天下贤,褒贬不妄出。

舌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

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

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

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

二老首形容,昭劝无终日。

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

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题为《书公孙卷末》,通过赞美公孙的品德和行为,表达了对公孙的敬仰之情。诗中以“韩范天下贤”开篇,将公孙与韩愈、范仲淹相提并论,赞誉其道德品质之高尚。接着,“褒贬不妄出”表明公孙在评价事物时公正无私,不轻易做出轻率的判断。

“舌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则进一步描绘了公孙言辞的精炼与真诚,如同春秋两季的更替,既有深意又不失真实。接下来,“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通过夸张的手法,赞扬公孙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则揭示了公孙的坚韧不拔,即便生活贫困,也能坚持完成伟大的事业。最后,“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表达了对公孙精神追求的肯定,他的思想和行为将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邹浩在诗的结尾处,以“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即未能早些了解公孙的事迹,心中充满了惋惜之情。最后,“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以自然景象收尾,既营造了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也暗示了对公孙品格的深刻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公孙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意志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公孙的深切敬仰和遗憾之情。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月陂闲步

因随芳草行来远,为爱清波归去迟。

独步独吟仍独坐,初凉天气未寒时。

(0)

小车行

喜醉岂无千日酒,惜春还有四时花。

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0)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其二

无烦物象弄精神,世态何常不喜新。

唯有前墀好风月,清光依旧属闲人。

(0)

寿朱文公

玉漏声沉晓色回,五云绚綵映庭槐。

持巾珠履搀称贺,飞鞚貂珰押赐来。

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

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记□河第几回。

(0)

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

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

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0)

读范龙阁五丈奏议三绝·其一

抚编屡叹才谟远,早岁升堂拜若人。

亹亹听言皆破的,龙蛇蟠屈负经纶。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