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
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
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标题为《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诗中表达了对故友邓秋门的深切怀念和对其诗歌才华的赞赏。诗人回忆起与邓秋门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国事衰微,自己也因岁月流逝而变得衰老,不再如昔日般热衷于诗歌创作。他羡慕邓秋门早逝,可以免去人生的沧桑,专心于诗歌,而自己的诗才却未能如愿。最后,诗人深夜独坐,心绪凄凉,通过书信寄托对邓秋门的思念,感叹诗歌创作的磨人力量,以及人生无常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充满了对友情和诗艺的深深感慨。
劳劳终日者,少见白头时。
过去事皆梦,未来人不知。
偷生贫是福,真病药难医。
学得巢由隐,无愁可上眉。
峡口苍梧县,城依南斗魁。
江浑海潮上,地热火山来。
草没嘉鱼穴,云封拜表台。
到应无狱讼,豆蔻酒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