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烦物象弄精神,世态何常不喜新。
唯有前墀好风月,清光依旧属闲人。
无烦物象弄精神,世态何常不喜新。
唯有前墀好风月,清光依旧属闲人。
这首诗名为《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其二)》,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心态。首句"无烦物象弄精神",诗人表示无需被外在事物所困扰,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次句"世态何常不喜新"则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人们常常追逐新的事物,而诗人对此表现出淡然的态度。
后两句"唯有前墀好风月,清光依旧属闲人"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觉得只有门前的风月景色依然如故,清冷的月光仍然属于那些有闲暇欣赏的人。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以及对纷繁世事的超脱和淡泊。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邵雍的道家思想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城中有更鼓,一更如夜长。
山中无更鼓,长夜益凄凉。
初更剔灯坐,灯花灿光芒。
但愿得好睡,不复望嘉祥。
伏枕当二更,须臾到旧乡。
梦怯王令严,回首何匆忙。
开眼见窗白,疑是日之光。
披衣步前檐,星斗乱交横。
约略三更候,掩扉强依床。
敝絮轻如纸,病骨冷如霜。
展转多呻吟,百计觅睡方。
四更至五更,揣摩竟难详。
只闻山鬼啸,不闻鸡口张。
盼盼复盼盼,天运岂无常。
同卧皆熟寐,唯予起徬徨。
将恐长如此,万古黑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