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我孤贫此念深,把茆无计冷风侵。
夜长许共维摩榻,福薄难消长者金。
枵腹尚能留瓦钵,残躯只合撇空林。
未曾得罪从飘泊,况续馀生直到今。
见我孤贫此念深,把茆无计冷风侵。
夜长许共维摩榻,福薄难消长者金。
枵腹尚能留瓦钵,残躯只合撇空林。
未曾得罪从飘泊,况续馀生直到今。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名为《德公约分半榻兼许春来代营茆屋》。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贫困孤独的生活境遇,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首句“见我孤贫此念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深切感受。接着,“把茆无计冷风侵”一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简陋,寒风侵袭的情景,但“无计”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接受。
“夜长许共维摩榻”一句,借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表达诗人愿意与高僧维摩诘共榻长谈,寻求心灵的慰藉。然而,“福薄难消长者金”则揭示了诗人虽有高远的理想,却因命运多舛而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枵腹尚能留瓦钵”表明即使饥饿难耐,诗人仍能坚守节俭,不浪费食物。“残躯只合撇空林”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在自然中寻求解脱,与世隔绝,以求心灵的宁静。最后,“未曾得罪从飘泊,况续馀生直到今”两句,强调了诗人一生未曾犯下大错,即使四处漂泊,也安然度过,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释函可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舞衣乍着双罗飘,却步帘屏近且遥。
呈躯欻举意盈饶,翔止低昂颜矜骄。
疾徐生节鸣佩瑶,宛转长褕称身腰。
进从飞鸟翼回飙,退旋秋水袜轻漂。
明明如月向风摇,下上流华云所招。
云风忽止倚羞娇,半发朱唇兰气敲。
回眸挥手助笙箫,掠鬓将前众企翘。
四座光临不敢嚣,随其所见目成挑。
掌上当年疑汉妖,白纻歌章有晋谣。
凡百君子乐清朝,观舞能言友宾恌。
王郎昔与梁生居,辽左烽烟谈笑馀。
梁生作书遥与我,此中乃有王郎人不如。
自从辽事溃败罪督死,王郎徒步归乡里。
我从燕市遇梁生,不语泪下如流水。
王郎高才举于乡,声名鹊起羽翼长。
十年而今得一见,典衣奏伎同飞觞。
酒酣相看意复恶,为君起舞还命酌。
督师失守有恒罪,是逆非逆果何若。
此事君应解其故,试望胡沙迷海雾。
君来仍主督师家,何以报之前途赊。
去逢梁生为问信,岁荒久客安归耶。
他人小恩勿烦受,无乃空作祢衡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