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治吾封好,仁风播不赊。
昼闲单父瑟,春满河阳花。
投老逢循令,为民不恤家。
化行无狱讼,休吏蚤归衙。
侯治吾封好,仁风播不赊。
昼闲单父瑟,春满河阳花。
投老逢循令,为民不恤家。
化行无狱讼,休吏蚤归衙。
这首诗描绘了地方官方侯的德政与治理之善。开篇“侯治吾封好”,点明地方官方侯在管辖区域内施政得当,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仁风播不赊”则进一步强调方侯的仁政如同春风般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接着,“昼闲单父瑟,春满河阳花。”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方侯的治理比作悠扬的琴声和盛开的花朵,形象地展现了其政策带来的和谐与繁荣景象。白天宁静,犹如单父瑟的悠扬旋律;春天充满生机,如同河阳的繁花似锦,皆是方侯德政的体现。
“投老逢循令,为民不恤家。”描述了年迈的百姓在方侯的领导下得以安居乐业,不再为生活担忧。这里的“循令”既指遵守法律,也暗含了方侯遵循仁政之道,为民众谋福利。
最后,“化行无狱讼,休吏蚤归衙。”总结了方侯的德政效果,即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良好,百姓和睦,无需诉诸法律解决争端,官员们也能够早早就回到衙门处理公务,体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场景描绘,高度赞扬了方侯的德政与治理能力,展现了明代地方官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衰残石友,尽相从劫后,磨墨磨人。
整个金瓯看撞碎,画山一角偏珍。
对此畸形,依然介性,恋恋剧多情。
旧毡虽敝,与伊同伴寒呻。
坡老苦说无田,枯还食汝,遭际总承平。
乱世全身差自幸,璧完能望陶泓。
不见铜山,系囚流窜,惟有断碑亲。
半圭乌玉,蛰居聊送馀生。
褊哉韩子,恨霜中花好,胡为生晚。
信自情芳何早暮,篱外西风从换。
送酒人稀,餐英客去,独作南窗伴。
夷然冰雪,一丛应胜千万。
不念三径全荒,颓龄强制,祇就微阳暖。
香色过时宁可采,要验天心梅点。
畴昔朱门,渊明挤坏,此品谁曾见。
署牌珍重,隔年留种休断。
藐余才不逮,重选膺使命。
经岁恣游览,始识人文盛。
群贤缔兰交,清宴遵觞令。
雅度何汪洋,纵谈挥麈柄。
龙社更寻诗,高评若冰镜。
茶烟袅鬓丝,盆梅红相映。
临歧多赠言,卷里富新咏。
欲和郢中音,向君还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