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殿香軿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
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
珠殿香軿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
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道观景象,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意境。开篇“珠殿香軿倚翠棱”,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珠光宝气的殿宇与翠绿的棱椿相依,既表现了道观的庄严美丽,也暗示了其中修炼之人的高洁性情。紧接着“寒栖吾道寄孙登”则透露诗人在此处暂寓,以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
然而,“岂应肘后终无分”一句却带来了一丝疑惑,似乎在探讨仙佛之分,质疑是否真有界限。随即“见说仙中亦有僧”则揭示了诗人对此种界限的淡然态度,表明仙佛之间并无高下,只是修行方式不同而已。
接下来的“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道观的自然景致。云雾缭绕之中,泉水从险峻的岩石间奔涌而出,形成一番奇特的景象。而月光之下,小鼠在枯藤上穿行,既显现出了夜晚的静谧,也映衬出了道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最后,“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则表明诗人在这种环境下获得了灵感,产生了创作新诗的冲动,并将这份心情通过诗歌传达给远方的朋友郑弘。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也反映出他对道法与佛法和谐共存的理解和认同。
弱冠知君名,王十始逢君。
南宫托同宿,十明披清文。
及我备修纂,缺近幽兰芬。
兹言归故乡,告别那忍闻。
甡甡中林鹿,犹能念其群。
况我同心友,去住从此分。
夜度浙江水,朝看天姥云。春禽正??,夏木方欣欣。
安得遂同载,归偶沮溺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