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漱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
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漱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开头两句“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漱春泉”表达了诗人居住在一处与世隔绝、环境清幽的地方,竹林小道通向仙境般的草堂,闲暇时刻用麈尾(古时用来漱口的一种工具)到清澈的春天泉水边洗涤。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则更加突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中所谓“世人车马不知处”,意味着外界的喧嚣和纷争对诗人来说已经是遥远的存在,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也体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最后,“时有归云到枕边”则描绘出一种仙境般的情景,云朵如同朋友般在他的枕旁来去,这里面的“归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实,也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自在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状态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