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常苦少晴阳,纵有幽花未肯芳。
不是骚人催唤醒,煖风迟日也无香。
春来常苦少晴阳,纵有幽花未肯芳。
不是骚人催唤醒,煖风迟日也无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天气多阴少晴的特点,以及花朵在这样的气候下迟迟不肯绽放的情景。诗人通过“春来常苦少晴阳”一句,直接点明了春天的天气特征,表达了对春日阳光的期待。接着,“纵有幽花未肯芳”则细腻地刻画了即使有花朵存在,却因气候原因而迟迟不开的景象,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不是骚人催唤醒,煖风迟日也无香。”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花朵迟迟不开的原因,并非因为外界的催促,而是因为温暖的春风和漫长的日照并未能激发花朵的香气。这里运用了“骚人”这一文学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知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天气与花朵生长状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蕴含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见解。
处处无烟火,人家似暂空。
晓林花落雨,寒谷鸟啼风。
故里芳洲外,残春甸服中。
谁知独西去,步步泣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