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见月·其二》
《行见月·其二》全文
明 / 谢承举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行见月,白莲池上弄纤纤。

宝奁新开飞宝蟾,吴中深闺不捲帘,齐纨巧遮双蛾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下白莲池边女子轻弄纤手的画面,充满了静谧与雅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月光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行见月”,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白莲池上弄纤纤”,将画面聚焦于女子的手部动作,以“纤纤”二字形容其手之细嫩,暗示了女子的柔美与娴静。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之美,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接着,“宝奁新开飞宝蟾”,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飞舞的宝蟾,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使用宝奁化妆,准备迎接月夜的场景。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吴中深闺不捲帘”,进一步刻画了女子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封闭,暗示了她可能有着某种隐秘的情感或生活状态。这里的“吴中”指江南地区,常用来形容女子生活的富庶与美好,而“不捲帘”则表达了女子不愿轻易示人的内敛性格。

最后,“齐纨巧遮双蛾尖”,以“齐纨”(一种质地细腻的丝织品)象征女子的巧手,巧妙地遮掩了她的眉眼,既表现了女子的机智与谨慎,也暗示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精心雕琢。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深化了人物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女子的温婉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场景,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内敛与智慧,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谢承举
朝代:明

猜你喜欢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其一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0)

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游戏壶天岁月深,人间又见谪仙人。

镜中商岭飘萧发,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轻冕绂,伏波老未厌风尘。

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

(0)

偶忆徽外琴声妙入神之句而失记为何人诗爱其善于模写琴声沉吟数过是夕梦一伟丈夫为余鼓琴音调清越非复世所常闻因以纪之

伟甚衣冠貌特奇,数声清越弄瑶徽。

尚求人世知音听,地下钟期可亦稀。

(0)

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

大漠阴风起,羁孤血泪县。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

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

(0)

巾子峰

首出群山内,晴窗几处看。

不因风雨折,开槛满溪寒。

(0)

和瘿公自在一首韵

冬尽寒梅已报春,五年北客坐因循。

固知行乐非为晚,其奈多忧日中人。

闵马识时惟说学,史云于世殆无亲。

放怀自有平生志,听曲看花亦绝伦。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