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有三绝,丹青尤擅长。
崇峰腾碧霭,断岸跨朱梁。
萝结藏真馆,花明屏息房。
广成参道诀,黄石悟心方。
琼树依岩末,青芝立涧傍。
山童持玉简,羽客佩琳琅。
应见游麋鹿,翱翔起凤凰。
丹梯萦百折,仙路夐非常。
泉落众山雪,虹飞千锦张。
设施神秀发,点缀韵清扬。
金石归天府,璠玙岂雁行。
应知还聚散,今再属珍藏。
夙觏仍非偶,悠然入化乡。
虎头有三绝,丹青尤擅长。
崇峰腾碧霭,断岸跨朱梁。
萝结藏真馆,花明屏息房。
广成参道诀,黄石悟心方。
琼树依岩末,青芝立涧傍。
山童持玉简,羽客佩琳琅。
应见游麋鹿,翱翔起凤凰。
丹梯萦百折,仙路夐非常。
泉落众山雪,虹飞千锦张。
设施神秀发,点缀韵清扬。
金石归天府,璠玙岂雁行。
应知还聚散,今再属珍藏。
夙觏仍非偶,悠然入化乡。
此诗描绘了顾恺之的《瑶岛仙庐图》中的仙境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画中仙山琼阁、奇花异草、仙人羽士以及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诗中以“虎头有三绝,丹青尤擅长”开篇,赞美顾恺之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接着,诗人通过“崇峰腾碧霭,断岸跨朱梁”描绘出仙山的雄伟与壮观,碧绿的云雾环绕着高耸的山峰,断崖上横跨着朱红色的桥梁,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萝结藏真馆,花明屏息房”则进一步展示了仙居的幽静与神秘,藤蔓缠绕的真馆隐藏于繁花之中,花香弥漫的房间让人屏息凝神,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
“广成参道诀,黄石悟心方”暗示了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修行之道,广成子参悟道法,黄石则象征着智慧与真理,引导着观者深入思考。
“琼树依岩末,青芝立涧傍”描绘了仙山上的奇异植物,琼树生长在岩石的边缘,青芝矗立在溪流旁,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灵性。
“山童持玉简,羽客佩琳琅”则刻画了仙山中的生活场景,山童手持玉简,羽士佩戴琳琅,体现了仙人的悠闲与自在。
“应见游麋鹿,翱翔起凤凰”预示着仙山中充满了自由与和谐,麋鹿在山间游走,凤凰在天空翱翔,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丹梯萦百折,仙路夐非常”描述了通往仙境的道路曲折而遥远,需要经过无数的考验与修行才能到达。
“泉落众山雪,虹飞千锦张”描绘了山间的瀑布如同雪花般落下,彩虹在阳光下绚丽绽放,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设施神秀发,点缀韵清扬”强调了仙山的美景是由神灵所创造,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韵律清扬,令人陶醉。
“金石归天府,璠玙岂雁行”表达了对仙山中珍贵宝物的赞美,金石归于天庭,璠玙(美玉)更是稀世之珍,无法与之相比。
“应知还聚散,今再属珍藏”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聚散,如今再次将这幅画珍藏起来,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传承。
“夙觏仍非偶,悠然入化乡”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画中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梦中相遇也非偶然,最终能悠然地融入化境,达到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瑶岛仙庐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我昔度弱水,缈缥逢二童。
问有一真人,翱翔巨阙宫。
手翳金芝草,驾彼双飞龙。
金银峙其西,珠蚌罗其东。
童子导我入,可望不可从。
膝行以北面,长跪请下风。
扶桑浴朝日,炯炯双眸瞳。
自觉终凡品,致身非其中。
安得金柈药,服之凌太空。
真人倘相许,仙凡或可通。
丛绿冒深幽,不知山有秋。
羁心易为感,节序引冥搜。
晨昏檐际立,久对数峰头。
白云如我意,鳞鳞近远浮。
遂使金风入,分光动晓眸。
虚室参差杳,偏宜爽气投。
人静秋相倚,林鸟閒啾啾。
虽欣炎暑薄,转结露霜忧。
所居违自得,梦绕苍蒹流。
非关庭树响,别自搅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