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
《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大漠阴风起,羁孤血泪县。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

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

(0)
注释
大漠:广阔的沙漠。
阴风:寒冷的风。
羁孤:孤独无依。
血泪:悲痛的泪水。
忽闻:突然听到。
天下母:指天下所有的母亲。
月:月亮,这里象征天堂。
仙:神仙,此处指去世。
哀乐:悲喜、哀伤和欢乐。
浮云外:超出世俗的忧乐。
荣枯:兴盛和衰落。
逝水:流逝的河水,比喻时光。
遗书:临终前的信件。
乞骸骨:请求允许回家养老。
归葬:回乡安葬。
越山边:越地的山边。
翻译
大漠中阴冷的风开始刮起,孤独的人满含泪水。
忽然听说天下的母亲已经升天成仙去了。
悲伤与快乐都如浮云般飘渺,荣耀与衰败如同流水般流逝。
她在遗书中请求允许回家,将自己安葬在越地的山脚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汪元量所作,名为《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此诗充分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哀思与超凡脱俗的情怀。

首句“大漠阴风起”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阴风凛凛,给人以萧索之感。紧接着,“羁孤血泪县”则表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哀伤之情,"羁孤"一词用得极好,形容那种无依无靠的凄凉。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这两句突然转换了语境,由悲痛转向超脱。诗人听说那位被尊为“天下母”的太后已经去世,升入月宫成仙,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美好祝愿,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生命消长的无奈与释然。

接下来,“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两句则继续表达了诗人的哀思。"哀乐"二字,既可解作悲伤之情,也可理解为对逝者的怀念。而“荣枯”一词,则巧妙地比喻了人生的荣辱兴衰,如同季节更替的自然界一样。

最后,“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希望,即使逝者已去,但希望能留下些许遗泽,并将其安葬于风景宜人的地方,以此寄托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思与超脱的哲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客有惠予菜图者予悬之斋头日夕爱之书俚言自勖·其二

咬得菜根,可以躬耕。无忝庭训,贻亲令名。

(0)

落花

凭栏游冶惜芳菲,阵阵风来片片飞。

多恼多情总向外,本来才著便忘机。

(0)

怀昔吟八首·其一李尚文先生

李公建美猷,掖垣振遐轨。

弥天知琐郎,到今黄发李。

千载有馀芬,煌煌徵国史。

愚忝踵故署,三叹不能已。

(0)

汪中台年伯祀名宦乡贤

从昔辨仕学,朝野迥然分。

朝野亦寄迹,根宰一天君。

汪公祀上谷,还祀汝水滨。

绾绶何晔晔,入里何恂恂。

抑或雄于乡,何谈树功勋。

吾将质夫子,聊取鉴人伦。

(0)

五忆诗·其三常子仁

子仁吾党彦,雅志在公车。

词赋金同掷,丰标玉不如。

龙年忽冉冉,鹤梦竟蘧蘧。

幸有佳儿在,犹能读父书。

(0)

哭泊阳王丈·其五

怪君日日拚沉醉,只爱沉酣不爱醒。

今日浇君君醉否,悲风吹雨昼冥冥。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