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山北江水流,半空金碧随云浮。
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寻苍翠,历尽参差到平地。
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
夜深无风月入扉,相对老人如槁枝。
流水与天争入海,共笑此心谁得知。
下山却向中?望,番忆当时在屏幛。
老母思儿且欲归,回首云峰已天上。
山南山北江水流,半空金碧随云浮。
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寻苍翠,历尽参差到平地。
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
夜深无风月入扉,相对老人如槁枝。
流水与天争入海,共笑此心谁得知。
下山却向中?望,番忆当时在屏幛。
老母思儿且欲归,回首云峰已天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秦观在金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南山北江水流”,以山水相间的景象开篇,展现出流动的江水和连绵的山峦。接着,“半空金碧随云浮”描绘出阳光照耀下的金山,色彩斑斓,仿佛漂浮在云端。
诗人感叹“我来仍值风日好”,表达了对当前天气的欣赏,尽管已是十月,但气候宜人,如同晚秋。随后,他跟随山僧游历,穿过高低起伏的山势,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万里风来拂骨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爽之感,诗人不禁想起尘世如梦。
夜晚,静谧的月光洒入门扉,诗人与山僧相对,心境如枯木一般淡泊。流水与天竞逐入海,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归宿的决心。最后,诗人下山回望,感慨万分,想起当初的景致,母亲的思念让他想要归乡,而此时回头,云峰已在高远的天际。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秦观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之所牵。
天乐之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
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
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颠。
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
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
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匮新茶出,铜铛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
啜忆吴僧共,倾宜越碗圆。
气清宁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寻无暇,诗情得有缘。
深疑尝沆瀣,犹欠听潺湲。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