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翁长闭关,为寻知己到名山。
岩头云走如迎客,谷口花开似解颜。
钟磬声来天地外,楼台色入有无间。
老僧欲我留诗句,松月满空鹤未还。
八十二翁长闭关,为寻知己到名山。
岩头云走如迎客,谷口花开似解颜。
钟磬声来天地外,楼台色入有无间。
老僧欲我留诗句,松月满空鹤未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为了寻找知音,远赴名山游览灵岩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首联“八十二翁长闭关,为寻知己到名山”,开篇即点出诗人年事已高,却仍渴望在名山大川中寻找心灵的知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
颔联“岩头云走如迎客,谷口花开似解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彩和花朵赋予了迎接与解忧的人性特征,生动地描绘了灵岩寺周围云雾缭绕、花香四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颈联“钟磬声来天地外,楼台色入有无间”,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钟磬之声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与世隔绝;而楼台的颜色则融入了虚实之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尾联“老僧欲我留诗句,松月满空鹤未还”,收束全诗,老僧邀请诗人留下诗句,表达了对诗人的尊敬与期待。同时,松月满空、鹤未归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诗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神山失凭依,漂泊西南州。
连峰蟠秀气,作镇苍溟陬。
世传朱明洞,深秘未易求。
夜半见赤日,光若金鳌浮。
我来夏正中,川涨通行舟。
弭棹泊头渚,遂作罗浮游。
山灵悯病暑,风雨为变秋。
云开远岫出,黛色散不收。
篮舆陟翠微,颇得精庐幽。
雅志惬丘壑,斯行岂人谋。
愧烦五色雀,顾我鸣啁啾。
寓目天水永,微茫见瀛洲。
中原正云扰,盗贼屯蜂蟊。
而我卧云海,归途亦淹留。
逝将憩真境,秘诀追前修。
稚川不可见,得见野人不。
踏遍江南土,来游湖外山。
地卑惊鵩鸟,天远忆龙颜。
淮海屯貔虎,戈矛杂佩环。
驰心万里外,回首五云间。
飒沓方多故,飘零且未还。
桃源期可问,铁锁怅难攀。
霜重丹枫落,江清锦石斑。
梦馀惊蚁垤,争极叹蜗蛮。
且隐重重几,深藏若若纶。
江蓠纷掩苒,湘竹晕斑斓。
水国鼋鼍横,琳宫日月閒。
亲朋未相弃,莫使雁书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