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道随缘好,缘多不自禁。
偶然情用事,陡觉病拈心。
坐石苍藤蔓,开门黄叶侵。
谁言朝市隐,终让入山深。
谩道随缘好,缘多不自禁。
偶然情用事,陡觉病拈心。
坐石苍藤蔓,开门黄叶侵。
谁言朝市隐,终让入山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感悟。首句“谩道随缘好”,似乎在感叹随缘虽好,但现实中的诸多缘分往往难以控制,引出下文对偶然事件和内心感受的探讨。
“偶然情用事,陡觉病拈心。”这两句表达了偶然的情感波动如何突然触动内心的微妙感受,仿佛疾病般难以自抑,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坐石苍藤蔓,开门黄叶侵。”通过描绘静坐于石上,周围苍老的藤蔓环绕,以及打开门时黄叶自行侵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氛围,同时也暗示着外界事物对内心的影响。
“谁言朝市隐,终让入山深。”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反问,即谁说在繁忙的都市中不能找到隐逸之感?但最终,诗人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深入山林,追求更为纯粹和深远的隐逸生活。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自由、宁静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閒上层楼赋式微,暮云重叠雁南飞。
三秋已有还乡念,十日那堪送客归。
世路最宜心似水,年华休叹露沾衣。
一官拟得知何处,回首风标又阔违。
平生知求道,冀保衰朽质。
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
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
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
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
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
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
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
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
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
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
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
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
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