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翁士特见示山字韵诗两篇复次前韵寄之·其二》
《翁士特见示山字韵诗两篇复次前韵寄之·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踏遍江南土,来游湖外山。

地卑惊鵩鸟,天远忆龙颜。

淮海屯貔虎,戈矛杂佩环。

驰心万里外,回首五云间。

飒沓方多故,飘零且未还。

桃源期可问,铁锁怅难攀。

霜重丹枫落,江清锦石斑。

梦馀惊蚁垤,争极叹蜗蛮。

且隐重重几,深藏若若纶。

江蓠纷掩苒,湘竹晕斑斓。

水国鼋鼍横,琳宫日月閒。

亲朋未相弃,莫使雁书艰。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翁士特见示山字韵诗两篇复次前韵寄之(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踏遍江南山水,游历湖外山川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踏遍江南土,来游湖外山”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行走于山水之间的画面,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接着,“地卑惊鵩鸟,天远忆龙颜”两句,通过鵩鸟和龙颜的意象,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也蕴含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淮海屯貔虎,戈矛杂佩环”描绘了淮海地区的军事景象,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颈联“驰心万里外,回首五云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也有对现实束缚的感叹。

尾联“梦馀惊蚁垤,争极叹蜗蛮”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困境比作蚂蚁和蜗牛,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最后,“且隐重重几,深藏若若纶”、“江蓠纷掩苒,湘竹晕斑斓”、“水国鼋鼍横,琳宫日月閒”等句,分别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送达履中奉太夫人往武昌

霜清木落下燕关,酒尽高亭夕照间。

路指沅湘新涨水,人寻屈宋旧游山。

玉纶倚重传双阙,铜柱威名慑百蛮。

文度到时登膝上,应欣忧国未苍颜。

(0)

述怀

征车天晓出重关,未计何时傍鸟还。

河朔雄风环上谷,幽并全势控中山。

饭思钜鹿心犹在,酒酹平原泪暗潸。

回首金台是云际,望诸君已去人间。

(0)

留别浪穹绅民三首·其二

教养兼施夙有心,勤披治谱细搜寻。

广增学舍储楠梓,苦劝居民习织纴。

菽粟有秋差可喜,桑麻被野渐成阴。

规模虽具防中止,劳怨还期众力任。

(0)

游慧湖有感

昔日趋庭暇,东湖执杖随。

乘凉教腐史,对客诵新诗。

海浅乾坤老,风悲日月驰。

曾经行坐处,难禁泪痕滋。

(0)

泊东关

忽发寻秋兴,扁舟泊濡东。

峡分三路水,关锁两淮风。

爽气清寒夜,轻云淡碧空。

太平真景在,何处觅英雄。

(0)

天台山题壁八首·其八

踏遍芒鞋饱看山,且从忙里学偷闲。

昔年子晋吹箫处,输与樵人日往还。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