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得得到天台,不为青山绿水来。
自愧过桥无脚力,却欣供圣有茶杯。
苍崖瀑泻银河阔,方广云收金殿开。
问讯厖眉老尊者,也须回首入尘埃。
冲寒得得到天台,不为青山绿水来。
自愧过桥无脚力,却欣供圣有茶杯。
苍崖瀑泻银河阔,方广云收金殿开。
问讯厖眉老尊者,也须回首入尘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穿越寒冷,前往天台山的旅程,虽非为了欣赏山水之美,却在途中体验到了别样的心境与感悟。首句“冲寒得得到天台”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不畏严寒,坚持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接着,“不为青山绿水来”,表明此行并非单纯为了观赏自然风光,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或意义。
“自愧过桥无脚力,却欣供圣有茶杯”两句,通过对比内心的愧疚与外在的欣喜,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力量的反思以及对旅途中的小确幸的珍惜。过桥时感到体力不支,内心自责,但见到供奉圣人的茶杯,又感到一丝安慰和满足。
“苍崖瀑泻银河阔,方广云收金殿开”描绘了天台山壮丽的自然景观,瀑布如银河般壮观,云雾散去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显露出来,展现出一种宏伟而神圣的景象。
最后,“问讯厖眉老尊者,也须回首入尘埃”表达了诗人对高龄智者的尊敬与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轮回,即便是智慧的老者,最终也难逃岁月的流逝,回归尘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信仰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
记铜驼载酒,翠陌吹箫,曾听相呼。
不尽离离意,觉柔肠如剪,立马踟蹰。
人生似此苍鬓,禁得几声疏。
想怨入秋深,愁随天远,满目平芜。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
奈菰蒲旧地,山空木落,霜老泉枯。
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
待说与云间,潇湘近日风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