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居二首·其二东楼》
《寓居二首·其二东楼》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月从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

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

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

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0)
注释
涌金盆:比喻月亮升起的样子像金色的盆子浮出水面。
东楼:指诗人所在的楼阁。
仪麟:古代吉祥的象征,如麒麟。
飓风:强烈的风暴。
三农:泛指农业社会的农忙时节。
舶客:乘船而来的外地人。
俚俗:民间习俗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翻译
月亮如同金色的盆子从海上升起,直射进东楼,照亮我病弱的身体。
我已经很久没有心思关心世事了,只是偶尔闭上眼睛期待吉祥的征兆来临。
没有飓风侵扰,农民们感到欢喜,新来的船只带来了各种新鲜事物。
归乡的日子虽然不定,但我随和地融入当地风俗,与众人一同欢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他乡时的夜晚景象和心境。首句“月从海上涌金盆”,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月亮如金色的盆子从海上升起的壮观画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直入东楼照病身”则点明诗人寓居的地点——东楼,同时透露出诗人身体欠佳的状态。

第三句“久已无心问南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可能是因为疾病或生活的不如意,他已经失去了关心外界纷扰的兴趣。然而,“时能闭目待仪麟”,又暗示他偶尔会期待某种美好的事物,可能是精神上的慰藉,如吉祥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句“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通过对比飓风带来的灾难与舶客带来新鲜物品的喜悦,反映出诗人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外来变化的好奇。

最后两句“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诗人流露出对回归故乡的不确定,但又随和地融入当地风俗,与百姓同乐,展现出他的豁达和随和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生活状态,既有对现实的淡然,又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映水曲

轻鬓学浮云,双蛾拟初月。

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

(0)

别席中兵诗

数年共栖息,一旦各联翩。

莫论行近远,终是隔山川。

长波漫不极,高岫郁相连。

急风乱还鸟,轻寒静暮蝉。

扁舟已入浪,孤帆渐逼天。

停车对空渚,怅望转依然。

(0)

采菱曲二首·其二

白日有清风,轻云杂高树。

忽然当此时,采菱复相遇。

(0)

有所思

丹墀生细草,紫殿纳轻阴。

暧暧巫山远,悠悠湘水深。

徒歌鹿卢剑,空贻玳瑁簪。

望君终不见,屑泪且长吟。

(0)

咏寒凫诗

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

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0)

药名诗

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

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

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