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说万物,槃特忘一句。
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
惠施说万物,槃特忘一句。
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王安石对于读书求知态度的一种独特看法。从诗中“惠施说万物,槃特忘一句”可见,诗人赞赏惠施(惠子)对事物的广博了解,但即便是这样广泛的知识,也难免有所遗漏,这里的“槃特”指的是细微之处,一句不留意便会忘记。紧接着,“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以为掌握了大量知识而沾沾自喜的读书人的告诫,认为单纯地积累知识并不算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王安石通过这两句诗,传递出一种超越肤浅学问、追求更深层次智慧与理解的思想。他的言下之意,是提倡读书人应当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真理,而不应仅满足于表面的堆砌和记忆。整首诗体现了王安石的学问观和治国理念,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映射出他对于国家大计的深刻洞察。
恨事多如许。记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
座有宗生高兴极,招手狂吟而去。
路踏入、乱山荒坞。
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
是往日,朝天处。运移汉祚畴能拒。
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
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
曾一夕、共论千古。
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
只髣髴,精灵度。
滨海鱼盐市。笑无端、行踪落落,逢君于此。
一片西风吹栗冽,记得彦升儿子。
曾身着、练衣如是。
且喜他乡多地主,好拚他、日日如泥醉。
身与世,都休思。昨来又动分张意。
望苍茫、蒹葭水阔,蒲帆雨细。
到日郡城应有遇,莫遇揶揄路鬼。
最此物、堪憎欲死。
若遇当年遣老在,念而翁、才笔群相畏。
或与汝,论先世。
和愁凭。槛曲冷、迤逦斜阳影。
凄迷一角残山,心事遥天催暝。
飞鸿送响,惊独客、空堂酒初醒。
飐清霜、几叶宫槐,乱鸦如墨栖定。
谁念旧日神州,看青暗、齐烟九点寒凝。
清渭东流无消息,衰泪与、银瓶水迸。
长歌断、悲风自发,正尘黯、铜驼泣露梗。
问柴桑、甚日归来,就荒空忆三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