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居士卧祇园,有相人间骨尚存。
对面九千犹是壁,回头一望已非幡。
刚肠久欲超真界,文字何须问法门。
大道圆通元不碍,与君相对各忘言。
谁家居士卧祇园,有相人间骨尚存。
对面九千犹是壁,回头一望已非幡。
刚肠久欲超真界,文字何须问法门。
大道圆通元不碍,与君相对各忘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的居士在祇园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修行与追求。首联“谁家居士卧祇园,有相人间骨尚存”开篇即点出居士的身份和所在环境,暗示其虽身处红尘,但内心纯净,保持着人间的本色。颔联“对面九千犹是壁,回头一望已非幡”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居士面对外界的隔绝感以及对内在世界的深刻领悟,九千与幡的转变象征着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变过程。
颈联“刚肠久欲超真界,文字何须问法门”进一步揭示了居士的修行目标和态度,表达出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字教义的深入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尾联“大道圆通元不碍,与君相对各忘言”总结全诗,强调了大道的普遍性和内在性,即使与人相对,也能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默契,无需言语的交流,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修行路上的执着与感悟,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邃的思考。
好恶移人信有力,宫姬尚取昆崙织。
刚姿未必广平爱,皓首谁怜赵岐息。
夷车衡茝荪芷荃,富矣离骚誇博识。
灵均颂橘不及梅,内白孰为有精色。
夫何卞玉楚见弃,素荣无乃珷玞石。
梅古贤人又何怨,伯夷正自求仁得。
氏以墨胎端自污,请效公输为削墨。
夸父逐日有馀力,驱万白蜺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縠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滕六附暄堕寒力,六花未办天机织。
篱菊老尽兰始芽,凌波仙子方踵息。
水边亭亭逢玉人,照眼缟衣如旧识。
冰霜相与厉贞操,蜂蝶那能犯庄色。
听渠吹笛作商声,正音满地出金石。
菊坡为索孤山诗,好句新从座中得。
二君联璧如长城,笑整云梯再攻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