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讲德自元丰,何处荀家有八龙。
白羽不施宁洗甲,赤云常见预乾封。
无烦禾黍如茨稼,自足鹓鸾琢玉容。
稽首宝香通列毕,倾心御籴走良农。
人人讲德自元丰,何处荀家有八龙。
白羽不施宁洗甲,赤云常见预乾封。
无烦禾黍如茨稼,自足鹓鸾琢玉容。
稽首宝香通列毕,倾心御籴走良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目为《又再和》。诗中表达了对道德风尚的推崇,以元丰年间人们普遍崇尚道德为背景,暗示荀家(可能指儒家荀氏家族)的贤能人物众多,犹如八条龙般杰出。"白羽不施宁洗甲"形象地描绘了和平时期无需频繁征战,而是在修养自身,"赤云常见预乾封"则赞美人才辈出,有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诗人进一步强调,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庄稼如茨(杂草丛生),也能自给自足,因为有贤能之士如鹓鸾(比喻高洁之士)治理国家。"稽首宝香通列毕"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而"倾心御籴走良农"则体现了对农耕者的尊重,他们积极参与粮食交易,保障国家粮食供应。
整首诗通过赞美道德风尚和个人修养,以及对社会和谐与人才选拔的重视,展现了晁说之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霜晓无轻飔,长淮净如眼。
招携南山游,老子兴不浅。
不从千步桥,飞度一渔舠。
中流鼓素楫,鲂鱮欻惊跳。
禅叟延游客,匆匆问行色。
千里远京关,浮骖去安适。
长啸指沧浪,濯缨湔我裳。
朱门曳裾地,槐柳自成行。
多年困靴板,未立中人产。
沈痼迫衰迟,求田咄何晚。
神丸傥驻延,投此寄馀年。
凿室邻杨氏,然薪系太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