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璧袭缫藉,山龙饰衣裳。
不闻燧古初,而兴自虞唐。
毁车崇骑射,隶作篆籀藏。
至今人便之,秦亦忽以亡。
圭璧袭缫藉,山龙饰衣裳。
不闻燧古初,而兴自虞唐。
毁车崇骑射,隶作篆籀藏。
至今人便之,秦亦忽以亡。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服饰和文化变迁的景象。"圭璧袭缫藉"象征着丝织品的精美,"山龙饰衣裳"则体现了华丽的装饰艺术,暗示了从远古时代的礼仪到虞舜、夏商时期的繁荣。"不闻燧古初,而兴自虞唐",诗人提及火的发现和文字的起源,暗示了文明的进步。
接下来,诗中提到"毁车崇骑射",反映了从乘车到重视骑马射箭的军事风尚转变,这与秦朝推崇法治、轻视武力的传统不同。"隶作篆籀藏"指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官方字体,但诗中暗含对秦朝过于严苛的文字政策的批评。
最后两句"至今人便之,秦亦忽以亡",指出尽管秦朝的文字政策在当时看似便利,但过度的专制和文化压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深沉见解。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展现了陈傅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