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屏开紫翠,珠箔滴琤琮。
不舍赴川势,难寻出窦踪。
光争晴雪落,声带晚烟舂。
可饮书牌鹿,每于松下逢。
绣屏开紫翠,珠箔滴琤琮。
不舍赴川势,难寻出窦踪。
光争晴雪落,声带晚烟舂。
可饮书牌鹿,每于松下逢。
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与自然韵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瀑布的动态美与静态美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首先,“绣屏开紫翠,珠箔滴琤琮”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展开的紫色翠绿绣屏和悬挂的珍珠帘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同时“珠箔滴琤琮”中的“琤琮”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水流撞击岩石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营造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
接着,“不舍赴川势,难寻出窦踪”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瀑布奔腾不息的动态美。瀑布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义无反顾地向低处奔流,难以寻觅其源头的踪迹,展现了瀑布不可阻挡的力量和自然界的神秘莫测。
“光争晴雪落,声带晚烟舂”则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瀑布在不同环境下的光影与声音效果。阳光照耀下,瀑布仿佛与晴空中的雪花相争辉,而晚烟中传来的声音,则像是舂米机的节奏,赋予了瀑布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最后,“可饮书牌鹿,每于松下逢”两句,以鹿饮水于瀑布旁的场景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鹿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它们在瀑布旁饮水,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瀑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仙家洞天三十六,地脉独数华阳灵。
我师佩印主其所,雾阁云窗常不扃。
支铛玄夜煮白石,飞檄白书鞭轰霆。
茅君礼罢月如水,控鹤直入秋冥冥。
玉皇闻师司下土,召赴弥罗紫霄府。
命临真境向蓬莱,玉佩霞琚绾簪组。
旧游为别今几春,时忆家山魂梦苦。
危峰飞瀑正当门,閒却长桥跨溪浒。
郭熙画手称良工,运毫命意趣不穷。
当年应预写句曲,深林邃壑何其同。
我师得此如拱璧,索我开图着诗笔。
赋诗看画思飘飘,何须更蹑王乔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