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林峦屏迹时,此身自幸少人知。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才入林峦屏迹时,此身自幸少人知。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选择隐匿于山林以避世的情景。首句"才入林峦屏迹时",写诗人刚刚进入山林,刻意隐藏行踪,表现出对纷扰世事的疏离和自我保护的谨慎。"此身自幸少人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希望能避开世人的眼光,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接下来两句"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不懂世事的婴儿,暗示自己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恐惧。婴儿在害怕时才会啼哭,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不安和忧虑,却又因为无知无能而无法改变现状。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逃避心理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情感深沉。萧澥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这首《寇中逃山(其二)》也不例外,体现了他独特的避世观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含香五字客,尚齿十年兄。
旧奏梁园赋,新题汉柱名。
出驱星使传,入佐地官征。
献可方前笏,分忧又抗旌。
富饶今泽国,佳丽古台城。
错节投刀释,颓纲揽辔清。
沃心期密启,衔尾待香粳。
处处江山秀,行春莫计程。
太乙祠宫肃,斋居荐至诚。
已将茅缩酒,应用面为牲。
月映金天朗,风来玉宇清。
玄谈知理胜,蔬食觉身轻。
仙驭排云下,空歌绕殿声。
仍闻得丹诀,簪绂顿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