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
茅檐已作十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
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
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
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
茅檐已作十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
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
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夜坐》,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坐的情景。首句“炉火篝灯孰与同”以篝火和孤灯为背景,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人共享此静夜时光。次句“此心吾欲付冥鸿”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飞翔的鸿雁,希望它们能传递这份深沉的心意。
第三句“茅檐已作十旬雨”描绘了室外的环境,连续的十旬雨渲染出阴冷潮湿的气氛,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第四句“蕙帐不禁连夜风”则转而写室内,即使是温暖如蕙帐的居所,也无法抵挡夜间的寒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宁。
第五句“一段清愁诗句里”直接点明诗人心中的愁绪,通过诗句来抒发,显示出诗人借文学表达情感的倾向。最后一句“十分寒事酒杯中”则借助酒来驱散寒冷,试图以酒精的热力暂时缓解内心的苦楚,但同时也揭示了愁绪之深重。
结尾两句“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以溪边的云彩和即将绽放的梅花为意象,寓意即使冬夜寒冷,仍有生机在暗中酝酿,给人以希望和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孤寂、愁苦以及对未来的些许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