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 鉴赏
此诗《赠姜唐佐》由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虽无明确标题,但其内容深意与风格,足以展现苏轼豪放而不失哲理的文风。
“沧海何曾断地脉”,开篇以“沧海”象征广阔的天地或人生的艰难险阻,而“地脉”则暗喻根基或内在的连结。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在的连结和根基是不会被切断的,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白袍端合破天荒”,“白袍”在古代常指新科进士的官服,此处借指姜唐佐作为新晋才子的崭露头角。“破天荒”则形象地表达了打破常规、开创先例之意。整句诗赞扬了姜唐佐不仅才华横溢,更能在传统之外有所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品质的赞美,既展现了对个人才能的肯定,也蕴含了对时代变革的期待,体现了苏轼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进步的乐观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至日瓦桥与李綖少卿会饮
使传驱驰同被命,边城迢递偶相从。
风霜正急偏催老,岁月如流又过冬。
方念去家千里远,无辞沈醉十分浓。
须知此会洵堪喜,北上河桥便寡悰。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