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0)
注释
灵隐:灵隐寺。
天竺:天竺寺。
涧:溪流。
灵鹫:飞翔的灵鹫。
何处来:从哪里来。
赴壑:流入山谷。
奔雷:奔腾的雷声。
无情有意:水的无情与山的有意。
冷泉亭:冷泉亭。
相萦回:盘旋。
钱塘:钱塘江。
暖席:长久停留。
灵隐居:在此地筑居。
葛衣:葛布衣服。
草屦:草鞋。
僧蔬:僧人的素食。
主一百日:相伴一百日。
二十四考:二十四个寒暑的学习。
书中书:研读经书。
翻译
灵隐寺前方,天竺寺后方,两条溪流春天潺潺,一只灵鹫飞翔。
不知水从何方涌出,跳跃着流入山谷,如同奔腾的雷声。
水的无情与山的有意难以揣测,它是否愿在冷泉亭下盘旋。
我在钱塘江畔度过六百日,山中生活短暂,未曾长久停留。
如今你欲在此地筑居,身披葛衣,脚踏草鞋,跟随僧人吃素食。
若能与冷泉相伴一百日,胜过日夜研读经书二十四个寒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灵隐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水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向往。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这四句通过对比灵隐寺与天竺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流淌的溪水声响,如灵鹫般清脆,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这两句则通过对溪水源头的不解,以及它激荡澎湃、声如雷鸣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和美丽的赞叹。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无情”指的是自然界不带人为情感,而“有意”则是诗人对这片景色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这两句通过提及自己在钱塘的生活经历,以及山中的短暂停留,表现了诗人的游历生涯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这两句则是对友人有意在灵隐寺定居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通过简单的衣着和随从僧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愿。

最后两句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则是在提醒友人,如果能够在灵隐寺旁的冷泉处居住一百天,那么即便不必每天研读书籍,内心也会获得如同书中学到的智慧和宁静。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通过灵隐寺周围的景色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曾推官示嘉遁之什

少微星出古风还,匝地声光不掩关。

三馆峻迁同陌路,九华高卧是蓬山。

岩莎步入祥麟稳,海树飞来白凤闲。

祗恐致君休未得,蒲轮重到薜萝间。

(0)

送僧归永嘉

韶石曾披此性灵,三年孤与急流争。

永嘉旧隐今归去,堪听海涛中夜声。

(0)

庭前柏树子·其二

千圣灵机不易亲,龙生龙子莫因循。

赵州夺得连城璧,秦主相如总丧身。

(0)

偈颂七十二首·其三十二

机夺机,句夺句。觌面相呈,更无回互。

棒头有眼,迥出常情,语下无私,如何分付。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一一

觅起处不得,寻觅处无地。

见色元来见心,见了元来不是。

是不是,镜不照镜兮水不洗水。

(0)

偈三十五首·其二十三

文殊三处度夏,别峰两院禁足。

谁知把住放行,尽道违真逆俗。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