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及个人经历的感慨。首句“江边阵马走千峰”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行军途中,对于自然山峰变化的观察与感受。接下来,“问讯方知冀北空”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消息的关心和好奇。
“尤物已随清梦断”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紧接着,“真形犹在画图中”则是说虽然现实中的美好已不复存在,但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等形式,仍然可以保留其真实形态。
“归来晚岁同元亮”一句,可能是在比喻诗人自己年纪渐长,与唐代诗人元亮的晚年境遇相似。接下来的“却扫何人伴敬通”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感受的抒写。
最后两句,“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则是在描绘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其中“铜盆”、“石供”可能是指某种宗教或仪式活动,而“仇池玉色”则形容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好景象,整个句子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艺术追求。